十 年 忆
10年忆,最忆是“大华铭仁”。
谁能想到仅凭一纸招聘广告,我就在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和陌生的岗位上工作了10年。10年啊,我在大华铭仁所积蓄了力量,付出了艰辛。10年啊,人生有几个10年,一个人的工龄又有几个10年。10年忆,怎能不忆“大华铭仁”!
2000年,政府机关又一次进行机构改革,我借此机会告别了十几年的公务员生活,50岁毅然退休。我并没有陶渊明那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闲情逸致,离开是想改变一下环境。我在中学时代就有这样的愿望:如果上帝眷顾,我要为祖国工作50年。几十年来,此情不改,此志不移。时届知命之年的我,要寻找一个新的天地,盼望着一种新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同事告诉我,《长春晚报》上登载了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的消息。我在10年前就考取了律师资格,因为我是国家公务员,所以没有机会涉足律师业务,律师行业对我是陌生的。尽管大华铭仁所当时在律师界已是赫赫有名,尽管大华铭仁所同我原来所在单位的办公楼毗邻,可我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律师事务所的牌子,从未听说过大华铭仁所的名字,也没有任何人脉可言。以前几次调转工作都是“朝中有人”,而今我真的要“独步江湖”了。
2000年10月的一天,我来到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值班内勤把我径直领到了时任总顾问赵大华的办公室。没有层层通报,没有填写任何应聘的表格,直接见到赵大华,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机关相比真是节省了不少繁琐的程序。
赵大华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西装革履,风度潇洒。儒雅的近视眼镜掩饰不住他那智慧的目光。他的办公室摆设很讲究,大班台上摆放着文件资料,靠墙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图书,窗台地脚摆放的盆花盆景使室内显得很有生机。我们的谈话进行了大约40多分钟,这期间我只是做了一些简短的自我介绍,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听他侃侃而谈。他讲了大华铭仁所的发展历程,名称的来历,以及发展战略,也提到了我们共同认识的人和他们以前的交往。他知道我的来意,话里话外我也听出了他愿意聘用我的意思,彼此已经心照不宣。但是我不直接问,他也三缄其口,顾左右而言他。他的这种谈话艺术,在后来的10年中我有所见闻,他运用在商务谈判中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律师行业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做一名律师却是我的夙愿,我对律师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憧憬。我相信只要时机成熟,只要我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如今这种机会到来了,我到大华铭仁所应聘就是想实现自己追求多年的理想。可是我没有想到,赵大华交给我的工作却是负责所里的网站建设。他把“电脑专家”的称号硬是加到了我的头上,其实我哪里是什么“电脑专家”呀,我只不过能用电脑打几个字,能上上网而已。我真后悔那天谈话时我说了一句“我会电脑”的话。不然,我在大华铭仁所10年的历史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写法了。命运啊,就这样安排了我!10年后,当我最终放弃了做律师业务的念头时,我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收进了我最喜爱的歌曲集里。
大华铭仁所的律师办公大厅宽敞明亮,座位排列得很整齐。所里年青律师居多,律师们除了在外的,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或处理业务,或埋头读书,就连午休时间也很少有人休息。看到他们,我仿佛又看到了高等学府里那些刻苦学习的莘莘学子。这就是律师,这就是被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律师的生活,年青律师就是这样起步的。
11月初,我和杜景义律师去长春网通验收他们给大华铭仁所设计的网站。给我们设计制作网页的是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闫波。当她给我们演示网页的时候,我和杜景义律师都惊呆了,杜景义律师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太好了!”我当时没有说话,望着这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绚丽的网页,心里着实感到自己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临走前我请闫波告诉我要做网站都需要哪些软件和参考书,她随口说出了一大串英文的软件名和书名,这些都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我一个也记不住,只好麻烦她给我写在纸上。按她给我开列的单子,我到书店买了3本书和几张光盘。回到家里,我翻开其中一本,我的天哪,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本天书。大华啊,大华,你先是把“电脑专家”的帽子扣在了我的头上,然后又把网站的工作压在了我的身上,我承受得了吗?我茫然了……
大华铭仁所是合伙律师事务所,这种性质的法律服务机构,为有才能的律师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平台。大华铭仁所的服务理念是“客户至上、勤勉尽责、求实守信、优质高效”。这样的机制使我如鱼得水,这样的环境适合我的个性,在这样的带头人手下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自己感到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
我永远忘不了,最初学做网页的日子。2000年的冬季,每天晚饭后至清晨是我学习的最佳时间。我在电脑旁拿着一本网页设计的书,书上怎么写我就在电脑上怎样操作,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当时的书和软件都是英文的,我从来没学过英文,这是我学习网页制作的一大难题。没有路的地方也是可以走出路来的,我就采取学龄前儿童看图识字的方法,记住英文菜单的形状和含义把它们背下来。年轻人一遍就能学会的操作,我得操作一二十遍,真可谓是艰难的起步。饿了,就在电脑桌前吃几口面包或者饼干,渴了喝几口水,困了就在电脑桌上趴一会儿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做功课。在电脑桌上打盹儿的时候我习惯两臂交叉,头侧伏在双臂上,久而久之在我的额头上压了一道一道的上下走向的皱纹,别人的皱纹是横向的,我额头的皱纹是横竖交叉的,这是那段经历给我留下的永远不能磨灭的印记。每天四五点钟的时候是我最疲劳最困倦的时候,有时候简直就是处在一种梦境之中。梦中我回忆起艰苦的知青生活,回忆起“长征”路上脚上打钻心疼的血泡,有时还能想起《苏武牧羊》的歌词……我感到了苦,感到了累,甚至感到一些不可名状的滋味。此时,大华那信任和期待的目光以及律师在工作大厅孜孜不倦地学习场面总是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时时激励着我。“博望巡河,伏波标柱”,哪个不是历尽千辛万苦?“丈夫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29岁那年我复习5个月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49岁那年我参加3个月的辅导班考取了律师资格,为我退休后的工作铺平了道路。在我人生做学问的经历中从来没有“失败”二字!忘掉时间也忘掉了空间,但我知道当我的手再也推不动小小的电脑鼠标的时候就是天已经大亮的时候。对温度的感觉也不存在了,那段时间我经常感冒,找不到原因。后来才明白,我在电脑旁聚精会神地操作时忽视了室内温度的变化,我家冬季是锅炉供暖,到后半夜时室内是很冷的,由于精神高度集中感觉不到冷,没有及时加衣服,所以就感冒了。我到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套棉军服,索性每天上机前就把棉衣棉裤穿上。城市里的白日是那样的喧闹,城市里的黑夜又是如此的寂静,有谁知道,一个50多岁的人用多少个不眠之夜呕心沥血同现代高科技进行着“短兵相接”的“搏杀”!而今,这样的艰辛已经成为过去,这段往事已经成为记忆,但每当我如庖丁解牛般制作网页的时候,那段辛苦的经历在我的脑海里却总是挥之不去。
还有一个“伴读”使我很难忘记,那就是我的爱犬“笨笨”。它是一只浑身长着白色长毛的京巴。大大的眼睛,平平的脸,胖胖的身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很是可爱。可它心眼儿却灵着哪,在我苦修苦练的日子里它始终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我,给了我温暖和乐趣。当我上机的时候它就来到我的身边,趴在我的脚边,一看我穿上那双棉拖鞋就乖乖地趴在我的脚面上温暖着我的双脚。半夜里我吃饼干和面包的时候掉在地板上的渣子总是被它舐得干干净净。我知道它也饿了,就故意把面包和香肠大块大块地往地板上掉,它就大口大口地吃。当我困倦得趴在电脑桌上打盹儿的时候,用不了多一会儿,你准能听到它的呼吸声,它是从地上爬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爬到电脑桌上看着我的。我要是打盹儿时间长了,它就用舌头舐我的头发和鼻子,好像是在唤醒我。我的电脑不关,它一准不离开我。我的电脑一关,它听到“咔”的一声屏幕黑了,就立刻三步并作两步头也不回地回窝睡觉了,因为它知道我的工作结束了,它也困了。久而久之“笨笨”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伴读”。有一次我忘记了买面包和香肠,到后半夜它就熬不住了,用爪子扒拉我的腿,我看着它,它也用眼睛盯着我,还不时地伸舌头,晃尾巴。我明白了,它饿了。我用手摸摸它后背上的毛说:笨笨,不要急,面包会有的,香肠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几个月过去了,我演练过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我买书的习惯是很奢侈的,一本厚厚的书中只要有一条有用的东西,就感到如获至宝,不管价钱多少都舍得买,当我掌握了书中的知识和技能之后,这些书就基本用不着了。书不断增加,我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知识,也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了。这时觉得自己有了“半仙之体”,于是就想“小试牛刀”。我把原来网通闫波设计的网站进行了解剖,试着重新进行组合。自己感到满意之后便发到服务器上,这一发可是糟糕了,明明在我的电脑上看是好好的,可是发到服务器上竟然“驴唇不对马嘴”了,几乎所有的链接都掉了,急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怎么办?当时已经是早上6点多了,此时要是有人访问我们的网站可就不好了。情急之下,我给杜景义律师打电话,让他一上班就在所里的计算机上把网站原来备份的文件全部传到服务器上,把我搞乱的文件全部覆盖,这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可是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二天,我用整整一天的时间反复重新做,问题的症结还是找不到。为学之径,莫近人师,光靠书本知识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基于这种考虑我打电话给闫波,但是她已经调走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只有登门求教。那时我去过多次网通的工作室,把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向那里的工程师请教。他们当时都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人,我也就只好放下架子不厌其烦地“不耻下问”了。他们工作也很忙,有的时候我看他们太忙,没有时间接待我,就只好怏怏地离开,等待下次再来。天天去是会讨人烦的,我就隔一段时间去一次,每次都把我要问的问题一条一条写在本子上,去一次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了麻烦也提高了效率。网通的人对我都很热情,但是也有不耐烦接待我的,也有提出让我付费的。我理解他们,“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的知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不耐烦我可得耐烦,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我还豁不出这张老脸吗?记得有几个关键问题解决不了,我就请几位工程师到乐府酒店吃自助餐,以期在餐桌上当面求教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当时乐府酒店是78元一位的自助餐,一顿饭吃掉了我4天的工资,而我却一无所获。我隐约感到此时我和他们的水平相比已在伯仲之间了。
这期间,大华也不断支持和鼓励我,组织律师为网站撰写稿件。随着我网页制作水平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加,大华铭仁所网站逐渐得到更多来访者的好评。建站时网页只有10张,现在已有近万张;网页一级栏目由8个增加到26个;网站原来只有9个简单的框架页面,如今已建成由1个主网站和4个子网站组成的综合性网络框架。网站还相继同中国律师长江联网、中国知识产权维权协作网、长春市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网和吉林大学高新科技园网进行了工作式互联,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法律服务网络。大华铭仁所网站经过10年5次改版,无论从设计还是从信息量来看都与当年闫波制作的不可同日而语了,就连网通的那几位工程师也发出了“难望其项背”的感慨。其实他们的溢美之词并不说明我的网页制作水平是他们不能企及的,不过是对我这种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精神发出的感叹而已。2007年为了提高自己网页后台的制作水平,我花钱请了一位家教,每天晚上到我家里来给我讲课。一个近60岁的人请了一个20多岁的家教也算是奇事一桩吧!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在大华铭仁所负责网站建设的10年里,赵大华主任曾经先后给我配备了六七个“学生”,但他们都很快离开了岗位,因为年轻人在律师事务所里从事网站工作是没有发展的。我也曾经想过,假如这10年我以我从事网站建设的精神来从事律师工作,也会成为一名很有成就的律师的,而这两者的个人收入是不能相比的。想到这些,我就用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一段话来激励自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于是,也便感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更热爱我精心培育10年的网站。大华铭仁所网站10年建设、10年发展饱含着我和全体律师付出的艰辛,我像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她,她与“大华铭仁”血脉相连。
我在搜狐网上注册了一个博客,名字叫“一个没有阴影的家园”。言为心声,10年来我深深感到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园,只要你卓有成效地工作,大家都会认可你。赵大华主任经常对网站建设适时作出指示,但绝不是事无巨细,具体的操作设计他很少过问,尽量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专业人员以想象和创作的自由驰骋的空间。他越是信任我,越是不过问,我就越是要对他负责,一丝不苟地做好网页上的每一个元素,千方百计地提高网站的信息量和访问量,努力把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网站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律师事务所网站,回报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回报信任和支持我的赵大华主任。
吾尝闻:人生有两件大事最重要,一是有个好妻子,二是遇到一个好领导。在占我工龄四分之一的10年里,我能在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工作,能遇到赵大华主任这样的领导,能遇到大华铭仁所这样团结合作的律师团队,使我享受了10年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实在是三生有幸!“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让我用这首我最喜欢的汉代乐府民歌来表达我对大华铭仁所的感激之情吧!今年是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建所16周年,是我在大华铭仁所工作整10年,我愿继续把我的余热献给大华铭仁所。将来即使我回家颐养天年,我也会时常在心里吟诵:人生忆,最忆是“大华铭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