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从实习到执业不只是“红蓝本”的更替

孙海燕

2008年7月末我结束了19年的学习生涯,来到大华铭仁所实习,在这里我实现了从学生到律师的转变。也是在这里,我从一个对律师行业知之甚少的实习律师成长为一名执业律师。回首走过的路程,有很多的感慨。值此大华铭仁所成立16周年之际,我谨以此篇献给实现我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转变的律师事务所。

在我实习的第一天就通过所里的律师介绍,用了一天的时间阅读了当下很有名的《小律师大律师》一书,虽然直到现在书里很多道理仍然没有完全参透,但对律师、对律师行业的理解和领悟较当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提高,这都得益于两年来踏踏实实的实践。在实习和执业的两年内,我学到了很多。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大华铭仁所从实习到执业的体会。

基本程序——实习的第一课。

虽然在学校里学了7年的法律,但是对于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看似简单但是却极其重要的程序性问题,包括法定程序和基本文书的起草。原来对于程序的理解都是停留在法条上的,很多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东西都完全不会操作。因为从学校学的知识着实是让我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从程序上去处理一件不是案件材料中的案件,不是一个书本中的案例,而是实实在在的牵涉当事人利益的案件。熟悉法定的程序,做好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性工作和文书起草工作是一个实习律师的第一课,也是重要的一课。但是在实习之初并没有认识到这一课对实习律师的作用,总幻想自己能一鸣惊人,能在大案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做这些看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赵大华主任看到了我的问题,专门找我谈话,告诉我做一名律师不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还要脚踏实地,所有成功的律师都是从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的,都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坚持下来的就是成功者,而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在一开始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自我调整,我认识到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最能体现一个律师的水平和工作态度。青年律师最忌的就是浮躁,而在大华铭仁所每一个实习律师都要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一个案卷的整理、一个授权书的起草、一次会见中去除浮躁,为今后的律师之路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态度——律师的视野。

究竟是把律师作为一个职业还是一项事业,这是赵大华主任在我刚进所时问我的问题。当时我对这个问题是很心虚的,自知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念熬过吃苦的前几年,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很准确。但是在实习结束后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了,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哪里能实现。也许这是我实习最大的收获,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执业的自信。其实我来所之初,是没有想过要把律师作为一项事业的。以为律师就是替人打官司的,而打官司其实就是靠关系。经过一段时间与主任、律师的接触,我发现律师原来可以做的很有骨气,而且必须做到有骨气。当然律师的作用也远不止是打官司,律师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与公权力站在对抗角度的弱小而又强大的人。弱小是因为在当前的法治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律师不具备与公权力对抗的平等实力。法律赋予律师的仅有的几项权利都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实现,但同时,律师也是强大的,律师以自己对法律的信仰,对正义的追求,站在了正义女神天平的一端。

另外一方面就是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也许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态度确实可以决定律师工作的优质程度。其实我在所里实习的一年,主要的工作是做法律顾问。而我的工作得到顾问单位的认可也主要是缘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时刻以顾问单位的利益为核心考虑问题,并不断关注其工作动态,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他们最需要提供意见和解决方案的时候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正是律师的价值所在。正是在为顾问单位服务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文件,如何出具律师意见,这些经验将使我受益终生。

案源——律师最难的一课。

有人认为实习律师当务之急是学会案件实务基本操作,有没有案源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习律师虽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自己的案源,但这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关键是要有前面讲的态度,其实做律师也是做人,最终要考究的还是人品,职业道德。不要在利益面前丧失自己的准则,职业道德是我在这里学到的重要一课。案源的开拓除了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还要有推销自己的能力。其实,律师是一个很讲究包装的工作。在别人的眼里律师是一个高薪的职业,都是穿着讲究的职业装,口若悬河的人,是社会的精英,所以在外表上、谈吐上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以精英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个当事人。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内外兼修才能保证案源。

沟通——律师最该上的一课。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是律师应有的素质,还是律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我们这样一看起来就很嫩的小实习律师来说,总是要面对当事人这样的询问,能不能给我找个有经验的老律师来。所以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就一定要学会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握当事人的心理,并且给出专业的答复,让当事人的疑虑消失。所以,从有经验的律师身上学习沟通技巧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很多时候当事人的询问不仅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还会有很多自身的困惑,要想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就要先从解决他的困惑下手,有理有据地摆明利害关系,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工作习惯——优秀律师的开始。

在实习阶段我养成了做工作日志的好习惯,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做律师的都懂得证据的重要性,其实工作日志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律师手里的证据。律师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都很繁杂,可能当时处理条理很清晰,但是时间长了往往就无从考证,而工作日志不仅可以梳理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更为自己日后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时候看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也是一种提高,能够从日志中读到自己的成长。

勤奋和思考——律师成功的钥匙。

很多律师都是忙忙碌碌的,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学习。我们处在法律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时期,一两个月不学习就会明显地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而律师又是需要全面知识的职业,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律师行业。赵大华主任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自己不断地学习,而且还不断地组织所里的律师、实习律师学习。每周的案例研讨,经常性的论文写作,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讨都使我们能够快速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了解律师业比较前沿的资讯。作为一名律师,无论是实习律师还是执业律师都一定要知道同行们在干什么,准确地说要知道业内精英们正在干什么。要想成为最优秀的人,就一定要站在最优秀者的行列,我有幸站对了队伍。

从实习到执业,在形式上更换的仅是颜色不同的“小本”,但是心态却完全不同,拿到红本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要走的道路更长了。从实习到执业,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不安,多了几分沉稳;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自信。当然,执业只是一个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